不辱使命 为企业发展鼓与呼
更新时间:2014-11-06  来源:攀钢日报   我来说两句( )

    “这是一份充满矛盾的工作,它使你无时无刻不处在压力之中:闲的时候,我因无事可做而恐慌;忙的时候,我因做得不够好而焦虑。”这是《南方周末》一名资深记者的职业感言。作为西昌钢钒炼钢厂职工、攀钢传媒中心特约记者,我虽然没有正式记者那样的写作功底和洞察能力,但我觉得,那份职业使命跟他们一样。面对企业目前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文字去挖掘企业发展的新进展、新动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文字提升企业软实力,鼓舞职工士气,成了我每天必须思考的内容。
     同时,由于《攀钢日报》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创新,使得作为特约记者的我不敢有半点懈怠,似乎每天都有一种“本领恐慌”的感觉。在这种焦虑和矛盾中,我除了坚持,除了不断学习,努力适应,别无他法。
     作为一名特约记者,相对于正式记者来说,我采访的范围要窄得多,但又有着他们不能拥有的“优越感”。因为我每天都生活、工作在生产一线,天天与自己的工友打交道,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随时都可以捕捉到工友们抢进度、保工期、保质量的感人场景。在熟悉的环境,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起来当然也就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作为一名特约记者,想要抓到“活鱼”很容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这些年,我能写出那么多感人的人、感人的事,首先还得感谢身边的工友们,是他们用勤劳、敬业、忠诚,谱写出了一曲曲时代之歌;是他们用汗水、智慧、才情,托起了处在困境中的企业。
     作为一名特约记者,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我也是生产一线的一名“战士”,跟工友们很熟悉,请教起来非常方便、简单,只要我想写点什么,就会有人不愿其烦地给我讲。
     作为一名特约记者,我是快乐的。因为写的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当然也能和工友们一同分享文章发表后的快乐。当工友对我说:“就因为你的那篇文章,让领导知道了我的名字”、“就因为你那天在报纸上发的一通言论,让我们领导改变了绩效分配方案。”这就是一个特约记者最幸福的时刻。虽然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新闻发表背后我付出了多大努力,承受了多大心理压力,但只要采写的每一条新闻都有读者从中或多或少受益,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普利策说,假如国家是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企业报的特约记者对于企业来说,也理当如此,因为他们本身就战斗在企业生产发展的最前沿。作为一名特约记者,既然在记者前面加上了“特约”二字,就意味着身份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不仅仅是编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份特殊使命。
     我记得在今年9月12日,回传媒中心学习,传媒中心主任杨涌说,要对特约记者像记者一样要求。那就意味着,在传媒中心外围“戍边守疆”的特约记者们唯有更加努力学习,才能跟上传媒中心发展的步伐,跟上《攀钢日报》版面不断创新的要求。
     作为特约记者,我将进一步拓宽视野,多站在企业面临的形势、企业发展的高度去观察,去思考,用创新思维谋篇布局,传递正能量,树立正形象,引导干部职工知晓、明白企业处境,爱岗敬业、奉献睿智,为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作贡献。(特约记者 廖云环)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