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7月3日讯(记者陈郁)7月1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协办的“《中国经济学年鉴2014-2015》出版发布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认为,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国特色经济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学者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介绍,《中国经济学年鉴》是反映中国经济学研究与进展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专业学术年鉴,迄今为止已连续出版7卷,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显著。《中国经济学年鉴2014-2015》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13-2014年度国内经济学界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的主要动态和信息,国内共有近40家经济类专业学术机构的专家参与本卷年鉴的撰写工作,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的《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等的《“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等,体现了年鉴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说,《中国经济学年鉴》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是记录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见证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形成与完善的编年史,该年鉴的连续出版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卷年鉴还特地选介了多篇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数篇为中国经济学家与国外同行的合作结晶,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在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的努力下,国外学界认识中国问题、中国理论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林岗,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吕政、张晓山、汪同三、金碚、王国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先后发言,就如何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