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一师一校”教师们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仁和区大田中学教师喜迁新居。(资料图片) 第31个教师节庆祝会上,受表彰的优秀教师。
□刘跃 杜仁安 记者 王南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离不开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2011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建设区域教育高地的目标,对全市教育发展作了新的定位。
如何建设区域教育高地?我市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教师培养、管理模式,加快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并提高教师待遇,探索出了一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措施、新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政策激励导向
尊师重教氛围浓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政策上支持,从待遇上保障,从生活上关心。
2008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9项措施,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011年,市政府出台《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随后,市教育、人社、财政、组织等部门又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认真落实教师各项待遇。按时发放教师工资,及时兑现各种待遇,保证教师平均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并增加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目标考核奖。各县(区)财政按照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的10%,单独发放农村教师津贴;部分县(区)对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还给予了每月150—1200元的特殊津贴。
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坚持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攀枝花市模范校长和攀枝花市优秀教师,共20人;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教师和校长,共20人;每三年评选一批攀枝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每年完成农村教师“怡和烛光奖”评选;认真落实励耕计划和幼儿教师资助计划。
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和“一师一校”教师疗养办法。定期评选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给予骨干教师人才津贴:在职特级教师人才津贴每人每月1500元,省级骨干教师每人每月600元,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人每月500元—200元。2013年9月,我市又制定了《攀枝花市“一师一校”教师疗养实施意见》,确保文件规定疗养对象每三年外出疗养一次。
切实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十二五”期间,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20个,周转房342套,建筑面积11863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农村教师住房条件。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教师资源优化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着力整合优化现有教师资源,开展教育帮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县管校用”改革,整合优化教师资源。2014年,我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用”管理制度改革,即: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岗位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实现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目前,东区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已将2015年7月1日及以后区外调入、区内调动的教师及2016年1月1日后引进的教师全部纳入教师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其他县(区)正推进此项工作。“县管校用”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的有机融合,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激发队伍活力。
实施支教轮岗交流,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百村支教行动”,2012年9月,我市启动了“百村支教行动”,五个区(县)和市直属中小学校共有46所学校派出100名教师到全市100所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村小全职支教,目前已派出4批共计400名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支教教师将城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带到受援学校,通过积极承担示范课、观摩课、校本培训讲座等方式,现场传授新理念、新教法,为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行城乡学校对口帮扶,2014年,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帮扶薄弱乡(镇)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21所城区优质学校与21个乡(镇)中心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师资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口帮扶。建立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机制,开展一所城区学校与一所薄弱乡(镇)学校拉手结对,对盐边、米易和仁和区的所有民族乡镇及盐边县北部乡(镇)共21个乡(镇)中心校实施教育帮扶。2015年全市校级干部交流轮岗25人,专任教师交流轮岗877人,其中城镇(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校级干部4人,专任教师204人。从百村支教、对口帮扶到常态化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创新教师管理模式
激发教师成长活力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工程,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市在培养教育人才中,通过创新教师管理,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一种积极成才的活力。
把牢教师准入关口。严格规定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认真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实施新教师岗前规范化及入职3年跟踪培训工作,全市“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新入职青年教师2000余名;开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了省级笔试、县级面试、学校考核的公开招考教师的制度;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直接考核招聘方式,吸引外地特级教师、中高级教师及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我市从教,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专本科人才,到乡镇学校从教;根据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认真实施“省级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对农村教师引进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
破解评职难的问题。2012年,我市成为四川省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根据相关政策,我市结合实际,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价机制,实现了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有效衔接。全市共149个学校(单位)10052人完成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过渡,重新设岗后增加专业技术岗位743个,初步缓解了因评聘分开形成的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评而未聘的矛盾;首次评聘5名正高级教师。五年来我市共评审通过中级职称教师727人,高级职称教师448人。“十二五”末,我市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5名、副高级职称教师1771名、中级职称教师5469名。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3%。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我市先后出台了《攀枝花市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攀枝花市非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突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在考核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依法保证教师总体工资水平,并形成逐步提高的增资机制,有效引导和激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提高素质。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相关标准完善骨干教师推荐、评选、培养、使用、管理和经费投入机制。我市现有各级骨干教师2765名,占专任教师的24%,其中:省特级教师28人,省级骨干教师196人,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468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31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2人。通过教研科研、骨干指导、课堂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全市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强化教育培训
提升教师素质
2014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2014—2018)》,整合市级培训机构,新组建了“攀枝花市教育培训中心”,逐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区)、校五级教师研训一体化高效培训体系。
以校本培训为主体,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远程教育网络培训与学校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深化教师全员培训。学校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结合起来,形成了教育教学、教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全员培训模式,解决了大量一线教学的实际问题。目前,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我市教师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市(县)级培训为主体,大力开展专项培训。近年来,我市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为重点,市县积极探索教师培训新路子,坚持师德培训与教改培训、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市内培训与送外培训三个相结合,形成了新教师入职、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操作等系列培训内容。实施了“123名师工程”,遴选了111名校长、名教育专家、名教师培养人选,针对性开展高端研修培训,15名教师被确定为四川省教学名师培养人选;我市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了合作培训。市县年均实施培训项目50余个,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以名师为引领,凝聚教师示范培训。“十二五”期间,共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团队”23个,建立“攀枝花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9个,以专业发展团队、名师工作室方式,聚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教育教学教研方法、推动教改成果应用,充分发挥了教学名师教学示范、引领、培训作用。
实施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支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对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及进修研究生学历给予学费补助。“十二五”末,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9.9%、99.88%、99.46%,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0.02、0.45、1.66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及以下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了9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05年的23.3%提高到2015年的51.5%,两所中职学校每年聘请兼职教师60余人。
“十二五”期间,通过五级培训,全市累计培训教师15万余人次,教师业务素养显著增强。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的培训,引导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积极主动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现代教学胜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一支适应区域教育高地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
(本文供图:市教育体育局人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