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奚亮6月19日报道:伴随着一辆警笛呼啸的急救车驶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打响了应急铃,一场生死急救之“战”随即上演。“口角歪斜、神志不清!”急救人员边把患者抬下车边给全科病房主任赵英描述病症。赵英随即进入抢救室,供氧、降颅压、输液、侧心电图……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后,终把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怕是要有后遗症啊。”患者被送上前往上级医院的车后,赵英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在社区医院工作20年的她,面对患者的痛楚甚至死亡,依旧不能泰然处之。
回想这20年的从医生涯,赵英只觉得是一步又一步走近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没有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高学位,又只是乡镇医院的小医生,只求认认真真做事,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医生。”赵英说。
“小医生”的“赶考路”
诚如赵英说的那样,1998年大学毕业后,她就被分配到了当时的西渡镇卫生院,即如今的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那时的卫生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匮乏,有些科室虽然挂了牌,却没有专职医生。
由于学的是全科,医院领导对赵英寄予厚望,哪个科室没人顶,就让她去那门科室应急。两年后,她在西渡地区的患者中有了一些口碑,有些患者还成了她的“粉丝”。这段经历也让赵英体会到,只要诚心为患者服务,在基层也能迈进“医者仁心”这一崇高境界的。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医院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医务队伍不断扩大,小小卫生院能接诊和住院收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硬件条件的完善和医患之间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我更坚定了自己对人生和事业立足点的认识和选择。”赵英回忆说:“几年前,我被聘任为医院住院部的负责人,工作量大增,仅查房时间就比以往多了一倍多。”为了让病人能够减少痛苦,领略家一样的温馨,赵英总会与患者闲聊,“王家伯伯,这几天咳嗽感觉到好一点哦。”“张家阿婆,女儿来望过你了哦,她没空少来几次也不要紧,有我们呐!”……
2015年8月,医院来了位肿瘤晚期病人,因长期卧床臂部出现压疮,脓液渗出,恶臭难闻,走近患者,就算戴了口罩仍难挡腥臭。赵英顾不得这些,每天坚持两个多小时,弯着腰为患者清洗疮口和换药,累得腰也直不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精心护理,患者的压疮终于不再溃烂流脓。“家人都夸我态度好,医技好。”赵英说,“你们不用夸我,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好的事情。”
诚心诚意的服务固然重要,但摆在赵英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准,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赵英呀!我们是农民,只晓得做啥要像啥,做啥要做好啥,不要只会讲空头道理,看起病来随便啥毛病都不会看,让人看不起。”这既是赵英父母时长挂在嘴上的话,又是牢牢锁在赵英内心的一句关爱与勉励。
在赵英的案头,除了专业类书籍,还有管理类、人文类的图书,每天只要有空余,她总会翻看一下,划划写写,做做笔记,有时还会和大家探讨一番。在日常接诊、急救或是查房时,赵英始终虚心向院内外的老同志请教,把他们的实践经验充实进自己的“医技仓库”。
“最近两年,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大学附属中山医建立了‘中山—西渡教学门诊’点,我们又多了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赵英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中山医院教授和医师的言传身教下,赵英认真听讲学习、实践操作,即便是测血压、换药、心肺听诊这样的基础只是,她在接诊过程中依旧一板一眼地认真学,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提高。
2016年5月、9月,赵英参加了区、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经过层层选拔,12月,她代表上海,与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的家庭医生同行进行笔试、抢答,通过胸穿、腹穿、男女导尿管、胃管置入、心肺复苏等全套技能大比拼。过关斩将后,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那一刻,我和同伴们抱头痛哭,哭得酣畅淋漓,那是激动的泪水,那是用心实践、真情付出的结果;曾经长时间看医学书籍捂出一身痱子,练心肺复苏胳膊痛到打封闭、人工呼吸嘴唇裂出了血.....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值了!”赵英回忆说。
找医生就找“赵医生”
2015年,上海市推出“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签约),一大批全科医生“下沉”到了社区,赵英当仁不让成为了其中一员。
截至目前,赵英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居民近1200人。除了在医院,居民时常能在各个小区看到她骑着共享单车的身影,要不就是按照患者需求上门服务,要不就是按时帮老人、小孩量血压、测心率等。
70岁的施老伯和老伴居住的并不是赵英结对的小区,但他们固执的要和她签约。“问其原因,老伯说是在一次门诊中,我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话,让他们认定我就是可以信任的家庭医生。”赵英没有多问,毫不犹豫的把他们作为“粉丝签约”对象纳入了自己的范畴。后来,赵英才得知,老人市区有房,儿子在市区工作,多次希望父母到市区居住也好照顾。施老伯对儿子说:“我们身边有个赵医生,比你还要好,我们不想离开她”。听到这句话,赵英的内心又一次被深深感动。
家住鸿宝一村78岁的陈老伯和老伴原居住在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一年前随女儿来到了奉贤西渡。陈老伯不仅有高血压,还患有肠胃疾病,心脏也安装了起搏器。每周他们都会花近4个小时的车程,前往老西门的医院就诊配药。直到签约了家庭医生,在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赵英,才结束了他们漫漫的就医之路。“赵医生年纪轻,人又耐心热情,我们原以为社区医院没有‘枫蓼肠胃康’,这不,赵医生给解决了。”陈老伯激动地说,“她和我们女儿年龄相仿,现在我们每周都会来,就找她!”
当下,老年人之间能够使用微信的也越来越多了。为此,赵英在家庭医生签约病人中建起一个微信群,为的就是可以随时服务那些患者与他们的家人,患者有任何疑问也能“远程就诊”。
“赵医生,我爸发烧40度,心率100多。”“赵医生,我肋骨痛。”“赵医生,您看我妈这尿的颜色正常吗?怎么那么黄。”……无论是清晨或是深夜,赵英的手机响个不停,但凡一有时间,她都会一一回复,认证作答。
除了每天上班提早到岗,赵英的周末也多给了病患,她常说“早点到,晚点走,不放心啊!”顾了“大家”,就舍了“小家”,赵英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交给老母亲和爱人。“儿子上初三面临中考时十天半月也见不到我,一次他打电话说:‘妈妈,你不管我了吗?’我的眼泪刷一下流了下来,‘我怎么能不管你呢?’天道酬勤,我用汗水和努力证明了上海家庭医生的实力,理论技术水平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由此我也赢得了更多的‘粉丝’。”赵英自信又无奈地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家庭医生,我只是付出一点真心,患者就回报你一片真情。真情和信任是无价的,是永远的!我要一辈子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或许就是赵英坚持20年,战斗在基层医疗“战线”的源动力与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