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善行就像空气一样,简单透明到近乎看不到摸不着,却是每天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真实地存在着。就像朱永林32年义务照顾非亲非故残疾人袁校顺那样,平平淡淡而弥足珍贵。
一个“开门机关”背后的用心
朱永林是土生土长的松江区叶榭镇人。他的事在当地近乎家喻户晓:别人下班都回家了,可朱永林下班首先要到双腿萎缩的残疾人袁校顺家里去,看到他安然无恙,才放心回家,32年从未间断。
这些年来,朱永林始终陪伴在袁校顺的身边,最长一次俩人没有见面的时间,是3天。
对朱永林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他的话说得朴实:“助人为乐蛮好的呀,帮助他人能够听到一声‘谢谢’真的是很开心的。”
那是在1985年5月,当时在派出所工作的朱永林,偶然在路上遇到了摆自行车修理摊的袁校顺。因为袁校顺双腿萎缩病导致行动不便,朱永林主动帮助他收摊。渐渐他俩成为了一对好朋友,朱永林也会常去袁校顺家帮助他做一些日常家务,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如今。
目前,67岁的袁校顺一人独居。普通人到了这个年龄或许还很健康,但对于这个年纪的残疾人来说,则必须有人来照顾和帮助。他年岁渐高,加上本来的双腿萎缩病,行动更加不便,几乎无法靠自己独立生活。朱永林说,年轻的时候袁校顺可以靠那有劲的双手干活和生活,凭修自行车和修皮鞋的工作为自己积攒财富;而现在年纪大了,手没劲儿了,日常生活也有了一些困难。“从起居室走到厨房间,他需要花上差不多10分钟时间,全靠双手支撑板凳移动。”
袁校顺现在已经不太下床,有人敲门成了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朱永林发现了这个细节,于是设计出一个开门机关,袁校顺只需在床上拉动引线,就能打开家门。从了解生活的需求出发,这样的细节充分体现了朱永林的用心。
“让我做你的救护车”
朱永林无数次将发病的袁校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他还给出一句承诺:“让我做你的救护车”。
他不但是他的“救护车”,还是他的“医生”。袁校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哮喘。朱永林说,他的哮喘蛮严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作,有时候就算感冒了,抵抗力下降了也会诱发哮喘。发起病来满头大汗。而且大部分发病的时间都在冬天、夜间。他还记得袁校顺平日吃的每一种药和剂量,朱永林每次去医院,医生们都知道他是为别人配药来了。
朱永林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得大大的,贴在袁校顺的床头,方便袁校顺随时求救。也正是这样,现在只要关于袁校顺的事,合作医疗、居民保险的事务等,别人都第一个通知朱永林了。朱永林自己也笑了:“那是因为,别人都知道就算通知他,最后还是要我去代办,所以还不如直接联系我。”
照料不仅是生活上的,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长期在家里待着的袁校顺难免缺乏对社会的接触和与人的交流沟通,朱永林就成了他倾诉和交流的对象,也是最为信任的伙伴。天气好时,朱永林会骑上电动自行车载着袁校顺出门溜达一圈,看看社区街道的发展和变化;平日晚上,朱永林会陪着袁校顺一起看看电视节目,聊聊家常,让孤单和苦闷得以缓解。
在袁校顺的家里另外安置了一张钢丝床,在他需要照顾的日子里,朱永林会睡在这张床上陪夜。为了照顾袁校顺,朱永林放弃了自己的闲暇生活。他从来不出去旅游,就算是喜宴邀请,他有时也推掉不去;单位的年假,他也都用在了照顾袁校顺上。“就算去旅游了,心里也放心不下。”朱永林说道。幸运的是,朱永林的家人都很支持与认可这样的付出,他的妻子和儿子有时也会一道前去袁校顺家,买点水果慰问,帮忙做些家务。也正是家人的支持,让朱永林可以更安心地坚持做这件事。
原来他不是第一次做好事
明年就是朱永林在单位工作的最后一年,他说退体后会有更多时间区照顾袁校顺。而如果选择再就业,也会找一份离袁校顺家近一点的地方,稍微空一点的工作,更腾出些精力照顾他。
现在,他俩的故事已被改编拍摄成微电影和纪录短片《一生一世》《春风十里不如你》,再现32年间的温情。
朱永林到底是何许人?他现在是叶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低保受理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社会救助工作,59岁的他至今仍坚守在工作一线:接待来信来访的居民,为当地重残无业人员、农村五保人员、精神病病人等特殊对象进行信息登记,提供服务和帮助。从1985年开始做民警到现在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人员,朱永林可谓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社会帮扶与救助。
从2010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发起免费为白内障老人检查、手术的项目起,朱永林作为这个项目的志愿者,始终无怨无悔地为服务好一群眼睛不亮、耳朵不灵、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截至2017年5月,叶榭镇全镇已有1500多名患白内障的老人重见光明,从受理全镇白内障患者的报名,白内障初检、体检,到最后带领白内障患者到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进行手术,这一系列工作全部由朱永林负责。而随着这项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工作量也大大增加,2017年的报名和初检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
朱永林带领这么一个60岁以上特殊老人群体,八年如一日,坚持用真心、用真情为白内障老人服务,做到了让老人开开心心去手术,然后将老人平平安安送回家,这是他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也是他对老人们做出的承诺。这个承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过程只有朱永林自己才能体会。手术通知虽明确要求患者家属陪同前往,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老人没有陪同人员,朱永林就主动充当义务护工,帮助他们端水、打饭,搀扶他们上厕所……
朱永林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和长辈一样对待。每个批次出发前,他总是给他们耐心地提示注意事项和要带的有效证件、平时要吃的药物等等。在早上5点钟之前在集合地点迎接老人们,尽量帮助老人们减轻手术前的担心和紧张。朱永林的真心服务都被老人和陪同家属们看在眼里,深深感动了所有人,老人们都对他非常地感激和信任。
生活中,朱永林还热衷社区活动。他免费腾出了在叶榭镇堰泾村家的房间,并将它称为“居民之家”。他组织居民们学跳舞蹈、聊家常,大家也都愿意到“居民之家”与他人相处,邻里关系在这里变得更为融洽、友善。“我喜欢看到大家热热闹闹、唱唱跳跳,有一种亲切感。”朱永林搭建了一个促进邻里关系的活动平台,无形中对周围的居民更是一种善和爱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