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段旋律让我们动容,那是温润的“孝”字在心中发酵
更新时间:2018-0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久违了,六年了,李宗盛终于发了新歌,名叫《新写的旧歌》。

  “到临老,才想到要反省父子关系,说真的,其实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题”李宗盛写情歌信手拈来,而这首《新写的旧歌》,是一封比半生还长的信,埋藏着李宗盛多年以来的心事,也是一封到了老去的岁月,才寄出的和解信。

  当徒劳人世纠葛,兑现成风霜皱褶,一句“爸,我想你了”让人情难自已……正如大家所说,李宗盛的歌不会轻易听懂,当听懂的时候,已是歌中人。

  这是一首和你无关的歌,但你多少也会想起,你和亲人那从未发生的对话。

  细看“孝”的古字,像一个须发飘拂的老者,在儿子的搀扶下行走的样子。

  一个“孝”字,承载了太多太多,寄托了从古至今满满的深情。

  事亲至孝——虞舜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自幼家世非常不幸,母死父盲,继母又奸诈,异母所生之子也常欺侮他。他屡受责难,不改孝心,对父恭顺,对弟慈爱,孝感天地;他通音律,懂耕种,会捕鱼,善制陶,讲礼让,孝德兼备。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尽管过去4500多年,这个出身平民,富有孝德之心、充满着人情味的亲民领袖形象始终充满魅力,更能打动人心。

  孝感动天——曹娥

  在东汉时期,有个叫曹盱的渔夫在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其女曹娥听说后,在舜江边大声地哭喊着父亲的名字,不断地寻找父亲。直到第十七天,曹娥仍然不见父亲的尸体,便毅然投入江中。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五天之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都说这是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后来,人们把曹娥背父出水处命名为曹娥村,改舜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巍巍曹娥江,向人们诉说着一位寻父投江女子的感人故事;气势恢宏的"舜耕"群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象耕鸟耘"的绝妙画卷……而这些恰恰历练出了人世间最闪光的精神——孝德。

  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但如今,社会的快节奏让人们望“孝”莫及,如何构建当代“孝德”新风尚,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呼吁孝道回归,唤起民众的孝德之心,2018中国·绍兴(上虞)孝文化节在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浙江上虞举行,进行“绍兴十大孝德人物”评选,全方位采撷孝德“好故事”。

  绍兴十大孝德人物以平实感人的至情故事,

  让“点滴微善”不断汇聚,

  让“凡人善举”发热发光,

  向世人诠释“孝德”这一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护理瘫妻28年?不离不弃相伴到老——王阿毛

  王阿毛,78岁,柯桥区王坛镇上王村村民。30年前,在造家中房子时,妻子朱秋华在传递瓦片的时候,突发意外从屋顶摔下,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尾第三节骨粉碎性骨裂,造成瘫痪。

  妻子出事后,王阿毛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当时,大儿子15岁,小儿子8岁,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家里又欠了债款,他只能早上晚上不停的干活赚钱。白天他下地干活,种庄稼、种西瓜,晚上在家做畚箕,编竹篮。同时他还要照顾两个儿子的起居。

  近30年来,他不管干活有多累,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翻身敲背,直到给妻子舒展好身子,才想到自己忙了一天很疲倦,要洗把脸洗个手,去去一天的尘土。紧接着,他又要张罗晚餐,他总是把烧好的饭菜先给妻子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好,才回到饭桌前吃饭,有时候还会咪个小酒自得其乐一下。晚上睡觉前,他还需要给妻子擦身,半夜里要起床两三次给妻子翻身,冬天会背妻子到院子晒晒太阳,夏天背着妻子去阴凉地方乘个凉……

  今年王阿毛也已78岁,也许他早以习惯,但他年复一年,从壮年熬到了老年仍然对妻子不离不弃,让很多人都为之钦佩。他还常常教育两个儿子:“人穷不能短志气,压力要化为动力,靠自己的劳动丰衣足食”。现在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成家,儿子儿媳也很孝顺,经常回家看望两老,生活越过越好。

  有一句歌词说的好:

  “平凡也是一种灿烂,真情最是一种震撼”。

  王阿毛用半生的深情守护结发妻子,

  用相濡以沫将所有辛苦化作甘甜。

  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循环往复,

  王阿毛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爱是细水长流 心伴年迈母亲——胡林元

  73岁的胡林元,曾从事地层勘探工作,年轻时少有时间陪伴父母,但只要出差路过上虞,他必会回家看望,每次母亲生病,不管他有多忙,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悉心照料。退休后的他在海盐经营一家棋牌室,2012年6月,考虑到年迈的母亲无人照顾,当即决定离开在海盐的妻子儿孙,回到母亲身边。

  母亲顾阿小精神矍铄,口齿清晰,说到儿子的好,她乐得合不拢嘴。顾阿小牙齿不好,为了便于消化,胡林元经常想办法给母亲做蒸菜,他每天上午陪着母亲买菜,下午,他会邀邻居到家里来和母亲聊天,晚上,则陪母亲看电视。母亲看不懂电视,他负责“翻译”。2015年,胡林元动员妻子回老家,一同担任起照顾婆婆的事务,如今老母亲93岁。耳聪目明,满脸红光,遇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儿子。

  胡林元总是说,对母亲的爱要细水长流,不能过节的时候将老人“捧”到天上,平时则不理不睬。

  这世上,有些事,

  我们年轻时无法体会,

  当我们领悟时,已不再年轻。

  无须等到富贵荣华才给父母尽孝,

  即使一碗淡饭、一通电话,

  对父母而言,已是最欣慰的事。

  久病床前有孝子 兄弟敬老心似金——郑忠金、郑法金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他们伺候老母亲比闺女还仔细,两个大男人能这样真不容易。”这是郑家兄弟老家——嵊州市贵门乡玠溪村街坊邻居们的一致评价。

  20年前家中大火,烧掉了所有家产,母亲中风,瘫痪在床,郑忠金、郑法金兄弟始终如一、天天如常地照顾瘫痪母亲二十年,他们一个在家,一个在外,两人都从不叫苦叫累。

  照顾母亲,一天要为她换五六次尿不湿,经常换洗母亲的衣物与床单被套,按摩活动血脉经络……村里人总是说,虽然张水花在床上躺了20年,身上却一点异味都没有。

  母亲卧床二十年,两兄弟没有结婚,无子女,却并未因此抱怨。母亲在前些年去世了,郑法金说,尽管照顾母亲的日子里,会感到疲倦,也会有很多困难,但自己从未想过放弃。

  如今,年纪也大了的哥哥郑忠金,也因中风半身瘫痪,弟弟郑法金依旧不离不弃,从照顾母亲变成了照顾哥哥。

  20年相守,

  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

  郑氏兄弟,用20年的不离不弃,

  成就了一段关于孝义、

  关于感恩的人间传奇。

  翻看“绍兴十大孝德人物”的事迹,这样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

  他们用十几个春夏秋冬,诠释了“善”和“爱”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大孝大德的真谛。这些“榜样的力量”,用朴实的言行演绎着人性的真善美,亦为社会筑起了道道温暖屏障。

  一腔真情,感动苍天;

  一颗孝心,醉了夕阳。

  一首“孝”歌,唱了千万遍;

  一个“孝”字,说了千百年。

  5月19日,万古江流·孝德传世——2018中国·绍兴(上虞)孝文化节在浙江上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同祭“孝女曹娥”、共探孝文化传承密码、采撷孝德“好故事”,掀起了一股全民“孝德风”。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不变的是中华儿女的一颗颗拳拳孝心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文物局指导,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绍兴市上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办事处承办,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统战部、绍兴市上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绍兴市上虞区教育体育局、绍兴市上虞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协办。中国新闻网特别支持。

  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

  一起聆听新时代下

  中华孝德儿女的感人事迹

  从身边的孝德榜样中

  获取温暖前行的力量

免责申明:本条信息为转载内容,本网站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相关信息所引致的错误、不确、遗漏或损失,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信息错误、侵权、违法等相关内容,请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处理。
联系邮箱:admin#pzh.gov.cn(#换@)  (请在正文填写“本文链接和相关说明”→点击举报)
相关阅读: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