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兵 徐铭
一块横平竖直的钢板,价值几何?
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制成钢针,就值33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它的价值可以攀升至25万美元。
同样一块钢板,用在不同的地方,价值有着巨大的差距。多年来,仁和区始终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引导产业瞄准中高端发展,以期找到破译这个巨大差距的“密码”。
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仁和区在2015年交出一份漂亮答卷: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亿元,同比增长8.3%。
政府整体布局
为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经过多年艰难转型,仁和工业结构目前已实现了由煤炭采掘加工业一枝独秀向机械制造加工、装备制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和煤炭采掘加工业并重发展的转变。
“十三五”时期,仁和区将瞄准“宜人新城,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步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时期。“当前,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占领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是仁和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十三五”扬帆起航的新起点,仁和区区委书记任礎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显示出了仁和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月23日,位于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的中国重汽集团攀枝花矿用车有限公司矿用车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该基地计划投资5亿元,将建设矿用车生产组装线、零部件生产线、汽车上装生产线、环保安全检测中心等。预计2017年全部建成后,可年产2500台矿用车、百万套汽车零部件、一万台汽车上装,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一辆矿用车除发动机外,还需要零部件2万个。如果这些零部件全部实现本地化,这将带动整个攀枝花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跨越发展。”中国重汽集团攀枝花矿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攀枝花矿用车有限公司已经联系了大西南和富邦,把它们的刹车毂供进自己的公司,目前已经装了四百台车,试运行效果很好。而一旦四百台车通过两万公里的试验,中国重汽集团就会大批量采购,这个大批量采购可能一年就是上百万套的刹车毂。
而目前,我市已经具备生产弹簧钢板、汽车发动机齿轮及制动毂等汽车零部件的能力,这一发展成就也将为攀枝花、仁和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重汽属于仁和布局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时期,在打造“产业新区”上,仁和区将突出一个“新”字,引导产业瞄准中高端发展,并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仁和的工业布局是——做大做强“4+2”支柱产业。通过产业的调整升级和创新发展,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加工、石墨烯碳新材料、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煤炭采掘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一直以来,仁和区区委、政府在政策、资金、平台搭建等方面全力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2015年,仁和的工业走过了这些蜕变之路:筛选确定12家 “红名单”企业,落实区级领导对口联系和“一企一策” 帮扶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中国重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着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促成18家煤矿复产复工,成功实现全国煤矿安全重点县摘帽。着力引进天津致远、湖南红宇等实力企业,与白云铸造等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进行重组,有效盘活了企业优质资产……
如今,仁和的工业转型面临着重重难关,但发展势头势不可挡。2015年,仁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增长6%。
企业挖掘自身生长点 创新驱动发展遍地开花
位于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的四川红宇白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耐磨铸件的企业。
2月23日,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发现,生产车间一角,被隔离出了一间玻璃房。与机器轰鸣、火光四溅的生产车间不同,这里放置了一台机器人。工人只用将一块普通的铸件放进去,不一会儿,这块铸件的表面就出现了一层薄薄的金属涂层。“我们以之前的钒钛锤头为基材,在它的工作端通过3D打印一层金属陶瓷耐磨材料上去,现在它的使用寿命较以前相比可以提高五到十倍,售价可以提高两到三倍。”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锦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是公司自主研制的高能离子束3D喷焊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将几十步的工序简化为一步式处理。同时,经过3D打印之后的产品,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将大幅度提高。 (下转第四版)
目前,四川红宇白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前期到位的设备,做了大概500吨的产品,发给各个目标客户试用,反馈非常好。“这个项目为推动攀枝花本地高端制造、高端铸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它能逐步提升攀枝花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张锦告诉记者。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投入50台机器人,截至目前,已投产使用11台机器人,产品订单达1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仁和干坝子风电场项目正加快推进。该项目总装机年发电量30万千瓦,目前,已发电10万千瓦、10万千瓦正加紧建设、10万千瓦正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7年整个项目能并网发电,这样一来只是这一个清洁能源项目就能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吨、二氧化硫2万吨。”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张蓝图绘到底。站在“十三五”新的起点,仁和将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朝着“宜人新城,产业新区”高歌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