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秉惠,笔名老秉。一九五二年生,四川南充人,北京钢铁学院毕业,供职于攀枝花钢铁公司。自幼受家庭影响,热爱书画。初习素描,后学国画,上大学和执教期间,对书法产生兴趣,小有涉猎。先后有幸成为省书协和中国书协会员。换工作后,一直难有整块的时间,不便再习书画,只好随身携带刀石,得闲时研习篆刻。作品多次入选省展国展,有《中国书法与篆刻概论》、《当代名人漫像印谱》等专著出版发行。传略收入《中国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篆刻家大辞典》等。多年来,自觉艺术上并无多大长进,但却有良多艺事之外的收获。在传统文化和书法篆刻方面增长了不少知识,在创作中也得到不少乐趣。学习中不仅可与先贤共渡良宵,交流中可与不少身边同好朋友共渡周末,切搓技艺。为人生增加了不少色彩。也为退休后不至于无所是事打下基础。
其实,在一般人看来,对书法篆刻的研习,以许只是个技艺问题,或者是个出人头地的敲门砖。我倒是觉得,其结果并不重要,尤其在当今社会也重要不起来。更重要的是其过程本身,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宝贵营养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濯洗不洁的心灵,纠正浮燥的性情。让我们活得更加自在,也让社会更加稳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华,显然不是一点技艺能概括得了的。只不过我们对其挖掘利用太不够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可能凭一只脚跳动。注重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目前这种急眼了似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精神文明建设也好,国民素质教育也好,文化事业跟不上社会进步,已经和将要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文化事业的建设,仅靠引进和发明是不可能的。割断与传统文化的正确承袭,必然是空中楼阁,同时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书法篆刻事业的盛世必将很快到来,我愿以此朴实的想法和拙作奉上,向各位方家与同好求教。并都来为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关作品集:/wenhua/shcl/200610/7962.html
通讯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托日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617062
电话:08123399438(办)
E—mail:renbinhui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