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放7000亿 精准调控注水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更新时间:2018-06-26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6月24日,央行宣布自今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可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

央行明确表示,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应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是自2018年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25日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以来,央行年内第三次定向下调存准率。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释放约7000亿元流动性

对于7月5日起实施的定向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可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其中,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

央行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

与此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口”健康债转股及小微融资

据北京晨报,“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央行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签约金额和资金到位进展比较缓慢,考虑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主力军,可通过定向降准释放一定数量成本适当的长期资金,形成正向激励,提高其实施“债转股”的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

不过,并非所有的“债转股”都能够获得来自于这笔定向降准的资金。央行强调,这笔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的项目、不支持“僵尸企业”债转股,但鼓励相关银行和实施主体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债转股”项目。同时,“债转股”有关股份以及相关债务减记要严格遵循市场化定价,按照法律法规,由项目相关参与方协商确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相关实施主体应真正参与“债转股”后企业的公司治理,促进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央行表示,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实施定向降准,有利于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增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总的来看,此次定向降准有利于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属于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

定向降准对企业、股市、楼市的影响

据每日经济新闻,由于此次定向降准明确指向要用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该项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小微企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最为关注的。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定向降准是为了缓解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在当前股市较为敏感的时间点宣布这一释放流动过的消息,无疑对股市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对于银行业来说,定向降准意味着可用资金的增加,这样会直接带来流动性的增强和资金成本的降低,所以对于各类银行来说未来在贷款等领域的自有度会上升,同时对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根据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的总结,就是“少借钱、少付息,利于改善银行利润”。

据克尔瑞研究中心的分析,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始终是银行巨额信贷资金的重要出口,降准后释放出的增量资金很大一部分还是会流向房地产市场。

不过新时代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中国杠杆率上升过快的原因之一,在结构性去杠杆下,货币政策不会重回全面宽松,但去杠杆的压力较2017年已经有所减轻,同时政策重心向经济增长倾斜,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可能会适度放松,流动性或将边际改善。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降准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降准对老百姓没有实际影响,因为这是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而言的。但流动性适当宽松,对于老百姓投资、借贷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借贷的成本不会进一步上升,甚至在未来还有可能会下降。

机构预计年内仍有1-2次降准

市场上对于央行的降准早有预期,并认为今年内并不排除再降准的可能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认为,继年初定向降准、4月“置换降准”后,央行第3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与前两次相比,本轮降准更具“普降”意味。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央行首次通过降准支持“债转股”。

“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雷声大、雨点小,普遍存在签约多、落地难现象,原因之一是在流动性较紧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成本过高,意愿不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此次降准有利于降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有助于加快推进“债转股”项目。

多家机构认为年内仍将有1-2次降准。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降准仍将持续,一是中国法定准备金在世界范围内仍处相对高位,应尽快降下来,二是下半年资金缺口仍然存在,应该持续供应流动性,预计下半年仍有可能降准50-100BP。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中美贸易谈判给人民币汇率贬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预计人民币汇率存在继续贬值到6.6的可能性,这为降准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央行需要通过定向降准的方式释放长期资金,降低无风险收益率。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变

这是自2018年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25日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以来,央行年内第三次定向下调存准率。

今年1月25日央行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当时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9000亿元置换部分,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这都为市场资金面的平稳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今年将可能出现多次降准,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不意味着央行的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有所改变。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1月25日央行实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当时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9000亿元置换部分,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这都为市场资金面的平稳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责申明:本条信息为转载内容,本网站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相关信息所引致的错误、不确、遗漏或损失,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信息错误、侵权、违法等相关内容,请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处理。
联系邮箱:admin#pzh.gov.cn(#换@)  (请在正文填写“本文链接和相关说明”→点击举报)
相关阅读: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