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多名县委书记周末继续“上学堂”,老师先“泼冷水”再举实例
华西都市报:这个周末,对四川170多名县委书记来讲,非常特别。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拿着书本,走进学堂,当起了学生。是谁在给他们上课,老师们又教了他们啥子?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进行全程采访实录。
“170多名县委书记同堂上课”系列报道之二
这个周末,绵绵秋雨浸润着成都,省委党校里,蜀光大厦二楼国际学术演讲厅始终灯火通明,一群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听课。
这是一个特殊班级。拿着书本“上学堂”的是来自四川全省的170多名县(区、市)委书记,他们要在这里接受4天半的培训,日程安排非常紧凑。
县委书记“上学堂”,他们究竟学的啥?华西都市报记者有幸获准现场见证了这次培训,与县委书记们一起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等多位老师的精彩授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战略调整占先机,未来竞争就独占鳌头
未来发展,谁能领先?课堂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的一问,让170多名县委书记相视而笑。县域之间的竞争,早已无处不在。要想在未来独占鳌头,就必须抢先调整。
“发展战略的竞争,谁能在下一轮发展的战略调整上占领先机,实现战略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独占鳌头。”面对台下县委书记“一把手”,李捷为大家上的是一堂“战略课”:放眼当前宏观形势,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李捷认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四川篇章,首要的就是推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同时,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是县委书记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泼泼冷水”:慎重建新城 小心“犯大病”
中国各县普遍存在的财政经济困难、民生保障历史欠账多等问题,孔泾源先是给大家泼了一盆建新城的冷水,又针对这些“一把手”们最关注的问题,详解县域经济发展之道。
“有关研究机构调研的12个省会城市和144个地级市几乎都要建新城,规划的新城数量接近190个,161县级市中也有近一半要建新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先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县域如果盲目建设,也会出现“大城市病”,应谨慎而为。
在他看来,县域应成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对四川来说,新型工业化特别重要的是,三次产业发展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关键是农业要向特色化、高效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工业要加快转型,向具有资源要素禀赋优势和高端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关键还是要因地因时,重点推进人的城镇化,探索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式方法。
孔泾源告诉县委书记们,四川作为相对发展滞后的西部地区,更应该有超前的国际视野,从更高水平进行发展谋划,才能发挥后发优势。他还列举了英国、法国等城市化案例作为借鉴。
孔泾源认为,四川应努力实现城乡“三同”,即发展同步、要素同权、资源同享,关键措施在于推进户籍、土地、公共资源配置等三大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用好外部力量:园区改旧建新要做好“功课”
在这次的“书记班”上,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是唯一一名讲课的四川本地老师。他熟悉课堂上的许多县委书记,也更熟悉各县的家底。他告诉县委书记们,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课,用好外部力量,作为推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四川落后的根源,在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区域开发程度低。”盛毅为书记们盘算起了“家当”: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在所有大城市中排名7-8位,而四川最大的地级城市却排名全国100位左右。成都市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90%以上,2011年我省尚有17个市(州)全面小康进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省前30强县的平均值只有202亿元,而江苏为701亿元,浙江为445亿元。如果四川前30强县可以达到500亿元,县域经济的影响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在他看来,四川县域经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
他建议,各县将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四川各市县一些园区,过去是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并不能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建设配套条件更好的城市新区和现代产业园区,将迅速形成新功能,这是靠改造老城区和园区难以达到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 曹笑 王丹摄影吕甲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