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辉:勇于尝试的开拓者
更新时间:2014-06-30  来源:攀钢日报   我来说两句( )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攀枝花市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鞍钢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这一系列的光环,集中在钛业公司海绵钛厂氯化精制车间副主任夏建辉一个人身上,可谓是“星光灿烂”。夏建辉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接受新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难题解决,那种成就感令我着谜。”夏建辉说,勇于尝试,不轻言失败,是他取得进步的秘诀。 从学化工到搞“仿真” 2003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攀钢子弟夏建辉,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研究院钛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他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做起,当年底参与的攀钢重点项目“延长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的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工作中,夏建辉敢于啃技术“硬骨头”。“所里刚要开始搞计算机仿真模拟方面的课题。 当时很多人都还没有接触过,我也没有想太多,就申请承担了下来。”他笑着告诉记者。 为了尽快开展课题研究,夏建辉没日没夜地学习课题需要了解的专业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和仿真软件知识,仅仅1个月时间就学会了使用CFX和Flunt两种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 随后,夏建辉被单位派往清华大学化工系反应工程实验室,进行减少氧化反应器结疤,延长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运行周期的相关基础研究。该项目成果2004年获攀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科研一线到生产一线 2007年6月,夏建辉响应集团公司发展钛产业的号召,放弃了研究院钛研究所专业组组长的待遇,调入钛业公司海绵钛项目部,参与海绵钛项目筹建工作。 在筹建工作中,夏建辉主要负责海绵钛项目全流程工艺技术、科研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当时我们的技术都是引进乌克兰的,我主要负责乌克兰设计资料的翻译工作。”夏建辉说。 当时乌克兰的设计资料需要翻译的英文文件超过4万个,文字资料逾百万字。为了确保翻译资料的准确性,夏建辉亲自上阵,提前翻译了好几篇核心英文资料,建立了翻译专业词汇库,确保了翻译工作的准确性。 2011年,夏建辉组织完善了海绵钛厂三大操作规程和试生产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强科技工作与试生产工作的结合,实现了布氏硬度低于90的航空航天级海绵钛的量产,其产出率超过15%,填补了国内海绵钛产品空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从抓技术到抓生产管理 2013年10月,夏建辉从厂里的生产技术科科长调任海绵钛厂氯化精制车间副主任,主管车间生产工作,完成了从技术开发到生产管理的转变。 夏建辉充分发挥自己技术掌握得透,对生产流程了解的特长,针对车间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理顺了生产管理流程。 他针对氯化炉烟道老是堵塞的问题,建立了烟道清理制度,改变了过去堵塞后才进行清理的方式,要求每个班组每次上班期间都要派出专人进行烟道清理。新制度执行后,烟道堵塞的情况大大减少,保证了生产顺行。 通过强化管理,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6月26日,夏建辉与车间职工一起,取得了熔盐氯化炉单炉稳定运行261天、双炉稳定运行68天的佳绩,为海绵钛厂全流程贯通和达产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产量,夏建辉通过针对氯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加强管控,实现了对熔盐氯化炉的稳定控制,粗四氯化钛产量稳定控制在每天80至120吨。随后,他加强精制系统提产攻关,将精四氯化钛精制产量从每天不足80吨提高到160吨。(攀钢日报记者 周剑)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