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攀钢钒公司烟气脱硫项目的报道(二)
□记者 陈帆
见习记者 舒琪雯
一道难题,被解了多次,却仍然困扰着解题人。这道题的题目,叫做“锁黄龙”。
在工业领域,人们把含有二氧化硫的烧结机烟气,形象地称之为“黄龙”。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含硫量高达0.7%,受资源特质和工艺路径所限,自2008年攀钢烧结机脱硫装置建成后,长期不能稳定运行且综合脱硫率偏低。
2007年,攀钢钒公司与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子液循环法脱硫工艺,并在6号烧结机上运用,但设备腐蚀、系统堵塞、离子液失效、运行不稳定和成本高等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随后,攀钢钒公司又开展了技术攻关,采用选择性气固悬浮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应用于新1号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在2009年7月建成投运,暂时符合排放标准,却难以达到新《环保法》公布的从2015年1月1日起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0毫克每立方米的新标准。
攀钢6号和新1号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项目也因此成为“焦点”,被列为国家环保部挂牌督办项目和全市创国模重点攻坚项目。
打破所谓矿石含硫量高的减排难“宿命”,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2013年,攀钢钒公司把专业环保企业——攀枝花市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请进家门”。
为解决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上的一系列“瓶颈”问题,蓝鼎公司多次与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四川理工大学专家教授进行联合攻关。最终,蓝鼎公司确立采用“石灰石——石膏”法实施烟气脱硫,并成功实现了对6号和新1号烧结机的改造。
改造治理后,6号和新1号烧结机实现了烧结机全烟气脱硫,烟气处理率≧95%,二氧化硫排放浓度≦200毫克/立方米,排放标准符合国家新《环保法》的规定。
锁住“黄龙”,新的财富应运而生。在大幅度减掉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同时,攀钢钒公司的运行费用较之前降低了近4000万元/年,而烟气在脱硫过程中“变废为宝”,生成了另一种产品——石膏,产生经济效益近700万元/年。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