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只是钢铁厂问题。”打开尘封的记忆,伟人定调攀枝花建设是国家战略的话语犹在耳畔回响。
1965年,毛泽东主席作出“三·四”批示,将攀枝花的开发建设首次提上国家战略层面,一场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由此发端。
2013年,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设立,攀枝花全域再次纳入国家战略范畴,一场关乎现代工业的革命在此启幕。
近半个世纪,攀枝花遵循国家战略一路走来,这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悉心浇灌“钒钛之花”,以敢为人先的勇者气魄和破除坚冰的创新精神把握着未来工业的脉搏。
由“百里钢城”华丽转身为“中国钒钛之都”。在不断探索进取的过程中,攀枝花跳起了“凡娜迪丝”之舞,唱响了“钛坦精神”之歌。
今日的攀枝花,不仅自身实现了工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在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甚至是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书写下了傲人的篇章。
披荆斩棘 把握未来脉搏
今年10月,在第十五届西博会上,攀枝花用一句“创新驱动发展,钒钛改变未来”将钒钛与普通人的生活进一步拉近。
当参观者在攀枝花展厅手拿用钛制成的拐杖、保温杯时,现代工业文明与普通人的生活交织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描绘这幅动人的画面,攀枝花用了不到50年。
在攀枝花7440平方公里的地表下,埋藏着全国20%的铁、63%的钒和93%的钛,还有铬、钴、钪、镓等多种储量达到特大型矿山等级的稀贵金属。其中,钛和钒的储量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然而,钒钛磁铁矿难冶炼、难分离的特性,使之一度被前苏联专家判定为没有利用价值的“呆矿”。
“好比是一袋面粉和米粉混合其中,并还含有其它杂质,要把面粉和米粉分别提取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全国政协委员、攀钢研究院钒钛冶金研究所所长孙朝晖,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难度之大。
这种无人企及的难度成为一剂催化剂,最终凝练成自主创新的城市精神,指引攀枝花在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于是,破解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难题,自主研发提钒工艺;结束中国不能生产高速铁路钢轨的历史,打破美国钒氮合金技术垄断……“百里钢城”华丽转身成为“中国钒钛之都”,自主创新与攀枝花结伴同行。
2013年3月,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设立,攀枝花全域纳入试验区,并成为主体功能区。“钒钛梦”的国家战略化,为攀枝花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2013年,全市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达856.2亿元。
今天的攀枝花以“中国钒钛之都”的崭新形象傲然屹立在神州大地的西南,它是攀西聚宝盆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攀枝花开资源利用之先河,是全球唯一综合利用铁、钒、钛资源的城市;
——攀枝花工业特色鲜明,是全国唯一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攀枝花具有牢固的产业基础,钒钛产业集群跻身全国产业集群50强;
……
目前,攀枝花已形成年产3.5万吨钒制品、60万吨钛白粉、3万吨海绵钛、8000吨钛锭的生产能力,钒制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0%和20%,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明天的攀枝花,将建成“世界级钒钛之都”。
今年出台的《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攀枝花致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资源利用效率最优、自主核心技术最强的钒钛产业基地。到2015年,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钒钛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全面实现铬、钪、镍、钴、镓、铜等伴生金属的产业化开发,建成世界最大、最强的钒钛产业基地。
全球视野 引发聚合效应
视野的广度决定舞台的大小。在资源、产业、技术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多维空间里,攀西试验区的建设步伐急切而又稳健。
保持全球视野,遵循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功能区的攀枝花没有坐等扶持,而是主动出击。
党委、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多方联动,打响跨地域、多层次、宽领域的攻坚战。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与钒钛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密切相关的一批能源、物流、交通枢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用。
打破行政壁垒,与凉山州、雅安市协商建立市州联席会议制度,力求在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攀枝花的视野更拓展到四川以外,延伸至全球。
2014年3月,攀枝花组织部分涉钛企业与宝钛集团等企业进行对接,达成携手共建“中国钛谷”、组建中国钛产业协会等多项共识。
第十五届西博会上,攀枝花市政府与宝鸡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7月,攀西试验区面向全球各地的一流科研机构广发“英雄帖”,启动首批17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球招标。这是国内首次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活动,17个项目中攀枝花有12项。
在攀枝花土地上,产、学、研、投、用聚合联动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然全面铺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攀枝花委托中国工程院进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顶层设计,联手中科院过程所打造钒钛科技攻关国家队、推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升格为国家级……钒钛资源利用的思路愈加清晰,未来工业之门正在开启;
——攀枝花已建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攻关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钒钛科研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攀枝花建成了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了钒钛制品的标准制定话语权;
——攀枝花天府钒钛交易中心即将投用,钒钛产品交易体系将逐步形成;
……
过去一年,随着攀西试验区建设的提速,攀枝花同样获得了丰收:
全市新增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2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首破百亿,达110亿元;宇航级钒铝合金、高炉渣提钛、金属钛提取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着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起最后冲刺……
厚积薄发 挺起大国脊梁
攀枝花用“创新之手”悉心浇灌的“钒钛之花”一路盛开,格外娇艳。
从上世纪60年代登顶国家战略,到近半个世纪后再次成为顶层设计的焦点。无数攀枝花人凭借信念与坚守,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人说,没有钒钛就没有攀枝花;
有人说,没有攀枝花就没有钒钛。
在攀枝花的钒钛产业发展历程中,无数的偶然成就了今日的必然。
——因为含钒,攀钢产出的百尺钢轨缩短了京津两地的距离,在青藏高原铺就了“天路”,实现了钢铁与钒钛的完美结合;
——攀枝花与多国就钒电池用固体硫酸氧钒贸易合作项目达成协议,掌握了新能源开发的先机;
——2007年10月,攀枝花产出第一炉海绵钛,结束了四川不能生产海绵钛的历史;
——2009年1月,攀枝花炼出了四川第一炉钛锭,钛产业实现从原料到钛金属的突破;
——2012年9月,攀枝花产出长8360毫米、宽1400毫米、厚200毫米的钛扁锭,全市钛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实现飞跃;
——攀枝花已拥有独立科研机构9所、钒钛科技人员800余人、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8000余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钒钛技术攻坚能力;
……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被誉为“中国钒钛第一展”的首届中国(攀枝花)钒钛博览会将在攀枝花举行。这是攀枝花又一次展现其开放胸怀,聚合国内和世界力量共推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生动实践。
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在国家战略中担当,在国家战略中试验,在国家战略中创新,在国家战略中崛起。厚积薄发,点石成金,攀枝花这座英雄城市,正朝着“世界级钒钛之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记者 徐铭 陶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