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参观大田会议会址。
□记者 庞雷 文/图
1月的攀枝花,阳光灿烂,处处花香。1月8日,14位国家级文物专家空降攀枝花,通过考察研讨,为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及部分古遗址升级为“国保”夯实基础。这也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的一场重头戏。
两天跑了八个地方
这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专家们到攀当天下午,即去参观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和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十三幢)。看到那一张张反映当年创业场景的照片、一件件呈现攀枝花开发建设成就的实物,大家都十分感动,不少专家眼里满含泪水,感叹当年创业的艰辛。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家瑶说,攀枝花在全国都很有名,能在有生之年来到这里,感受当年先辈的英雄壮举,真的不枉此生。
第二天,专家们一大早出发,先后考察参观了被称为“工业梯田”的攀枝花兰尖铁矿、攀钢轨梁厂生产线、回龙湾洞穴遗址、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大田会议会址。
看到“工业梯田”和钢轨生产线这些活态的三线建设遗产,专家们深感震撼,纷纷表示,为中国拥有攀枝花这座英雄城市而自豪。
在考察参观大田会议会址时,专家们了解到,当年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蓝图正是在这里绘制的。1964年9月9日,国家10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近200名专家在这里开会,最终敲定了布局、施工等问题,随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攀枝花三线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现场提出了一个“小建议”:应该把当年各部委负责人用过的全国粮票展示出来,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当年曾来过这里,也间接证明这里其实就是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摇篮。
与此同时,当天飞抵攀枝花的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嵩龄不顾年事已高,立即前往米易县考察了湾丘“五七”干校遗址。他说,这些具有当年特色的实物应该得到保护。
如何看待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
1月10日,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攀枝花会展中心召开,专家们就如何看待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各抒己见。
徐嵩龄说,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榜样,三线建设者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把一个荒野之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攀枝花对国家的贡献不是估计高了,而是估计低了。怎么处理三线建设遗产,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安家瑶说,一提起攀枝花,就离不开大三线,国家发展历程中跳不过这一页,这一时期非常重要。当年艰苦创业打基础,三线建设为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把当年的物证保留下来,否则将无法对后人交待,无法对历史交待。
刘庆柱说,三线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是当年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生的大事件,要科学全面地看待历史。所以,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以什么样的形式保留非常重要。
当天的研讨会上,黄元、陈东林、安泳锝、郑国珍、曹兵武、杜晓帆、李毓芳、魏青、吕舟、李季等专家先后发言。许多人认为,攀枝花因三线而建、因三线建设而发展,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其发展模式值得总结,这种城市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专家为攀枝花升级“国保”支招
弄清城市定位后,怎么干便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记者发现,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制订三线建设遗产保护规划是较为统一的意见。而对于第八批“国保”申报,专家们也是各出高招。
徐嵩龄说,别人没有的就是你最宝贵的。他建议,把三线建设遗产列入城市发展战略,结合攀枝花的“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使其既有高科技含量,又有文化味道。其次是不仅要有个体项目的申报,还可以将整个城市申报为三线建设遗产城。
安家瑶说,申报“国保”,基础性的一些东西很重要。她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物保留下来,并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尤其是活态遗产更应做好保护。
刘庆柱则提出,三线建设这样的大事件,以什么样的形式保留很重要。他建议,在编写有关资料时,一定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引用领导人的话一定要有出处。
安泳得、郑国珍、曹兵武等专家表示,三线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国保”的关键,一是做好基础资料准备,要按“国保”的相关要求来做;二是省市主管部门要重视,要一层层盯紧,有了问题立即处理。
在研讨会上,许多专家还就回龙湾洞穴等古遗址的申报给出了建议。他们认为,回龙湾洞穴距今1.8万年到1.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极有可能是金沙江流域文明的发祥地。要运用新手段发掘、检测,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后,我市相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攀枝花三线建设遗产升级“国保”信心更足了。将更加重视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在人、财、物方面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