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波
6月22日,记者从盐边县安监局获悉,近年来,盐边县把安全社区创建作为建设绿色崛起样板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突出“资源整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截至2018年初,全县16个乡镇已建成四川省安全社区10个,另外6个将在今年内陆续建成。
4条路径打造安全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边县以“一核多元、合作共创”为基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驻村(社区)单位等多元主体作用,多条路径持续推进省安全社区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绿色崛起样板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齐抓共管推动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成立了盐边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全县民生工程,把建设“四川省安全社区”作为每年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来抓,有效整合资源,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多元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机制创新。通过借助第三方技术服务的模式,邀请安全社区建设成都支持中心的安全社区建设专家,对全县迎接省安全社区复评验收的程序、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规档、“七+N”的建设内容等进行全面系统培训。专家送服务下基层,指导建设和复评乡镇整改不足,做到建设工作有措施、有痕迹、有效果,激发建成安全社区的信心。
保障建设经费。从创建之初到2018年初,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建设乡(镇)累计补助资金250余万元。各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对安全风险辨识出的隐患进行整治,每年投入整治资金8000余万元。
提升全民参与力度。全县共选送50余名建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宣传栏、安全提示、社区咨询、实物演示、科普讲座、发放宣传品、志愿者活动等,搭建宣传平台,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每年发放宣传用品、宣传单10000余份,将安全社区的理念渗透到社区单位和居民中。
随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县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事故与伤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促进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伤害、降低事故,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创建融入绿色崛起进程
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持续奋斗,盐边县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基础条件、城乡面貌、群众生活、治理水平都发生了积极变化,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基础日益坚实,各个创建乡镇把安全社区创建融入到绿色崛起的进程中,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安全促进活动,大力推广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知识进社区、村组、企业、学校,推动“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的理念落地落实。
记者在桐子林镇采访了解到,该镇在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依托现有的社会管理系统,把社区各类安全隐患发现、治理融入其中,以辖区村(居)民为服务对象,在原有的城南、城北两个社区网格管理的基础上,将桐子林社区、木撒拉村、纳尔河村纳入工作体系;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大约300户至500户居民,农村以村民聚居区为划分原则合理划分,其中城北社区划分12个网格、城南社区划分18个网格、桐子林社区划分14个网格、木撒拉村划分16个网格、纳尔河村划分3个网格;社区楼栋及农村村民聚居区每个单元作为网格管理的延伸层级,建筑物、道路、广场、人员等均纳入网格管理之中。每个网格的管理人员包括负责人1人、包村驻组工作人员或村(居)包格人员1人、楼栋长(村民聚居区联络人)1人、社区清扫队员或城管队员(兼格)1人、社区民警(兼格)1人和村(居)民骨干(志愿者)2人,全镇共计441人。通过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发动辖区单位、村(居)民、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网格内的社会管理,辖区城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已经创建成省级安全社区的各个乡镇中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将更多富有经验的企业家、社工和志愿者纳入到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进一步扩大安全社区管理的涉及面。通过建立跨部门合作组织的责任监督机制,在乡(镇)安全社区督导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由专项部门、社区、学校、社会单位等组成的检查小组,负责督查各小组项目推进情况和效果评估。检查小组每季度对县级各部门、各项目组的工作情况汇总、分析、通报,建立起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强化了跨部门合作的深度和强度。
为扎实推动全县2018年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盐边县安办多次组织召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对今年有安全社区建设任务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检查指导,要求各乡党委书记要切实牵头抓好安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发挥好专家指导作用,倒排工期,力争今年7月底前完成安全社区建设任务,并提交验收申请,力争12月底前全部通过省安办专家组的现场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