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陈勇6月15日报道:在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在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停放充电、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自公安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以来,徐汇公安分局就组织社区民警、消防专管民警针对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开展走访调研、对症施策,务求消除安全隐患,解决居民困难。
发现问题:老小区“飞线” 新小区“楼内充电”
徐汇警方经走访后发现,老式小区一般没有建设可供电瓶车集中充电的设备,所以常有“飞线”充电的现象,各式各样的电线或从一楼窗户穿出,或从楼上长长地垂落到地面。而在新式小区,由于在整体规划之初,对租住户和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比例欠缺考虑,所以导致很多小区居民只能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充电。在一幢居民楼门洞内,民警就发现门口左侧的狭小空间内停放了3辆电瓶车和1辆自行车;再往前走,狭长的走廊口正对着2部电梯,又停了4辆电瓶车,居民经过就像穿梭在地雷阵。
为了有效遏制住宅小区电瓶车火灾多发态势,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徐汇区消防安全委员会根据调研结果,与区各级职能部门开展会商,制定了“整治和再造”的双轨并行方案。
区消防委召集公安分局、房管局、各街镇,制定了《徐汇区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张贴宣传告示、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对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予以制止等八个重点任务,并按照“一栋栋查、一层层过”的原则,对占用疏散通道等消防隐患进行专项整治。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份行动以来,已对全区893个居民小区开展地毯式检查,共排查电瓶车违规充电、违规停放等隐患2000余处,累计组织消防疏散演练350余次。
新建、改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整治是手段,更关键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为此,各街镇组织居委会和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单位积极筹措资金,在小区合适部位新建、改造、升级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
以斜土街道的旧式小区江南新村为例,经过社区民警多次实地走访察看,发现其原有非机动车停车棚可以改造增设充电桩,做集中充电区域,解决居民充电难的问题。在确认周边基础设施基本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后,民警积极指导、督促物业部门与业委会沟通,迅速制定了小区电瓶车集中充电区域建设推进方案和细化措施,并尽快完成了该非机动车车棚集中充电设备的施工。目前,该车棚内共有10个智能充电桩,每1个充电桩,可以同时为10辆车充电,车主花1元钱就可以充电3小时,充电完毕充电桩会自动断电,有效杜绝了电瓶充电时间过久引发自燃等隐患。车棚内还加装了门禁和四个监控探头,提升了非机动车棚的安全系数。现在,斜土街道已经对江南新村、日晖二村、日晖五村的非机动车棚进行了改造。下一步,街道还将把江南新村的车棚作为“样板”,逐步推广非机动车棚升级改造。
而一些新式小区,也在区府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积极新建非机动车停车库,并将“智慧车库”的理念应用到了建设中。以长桥街道的华沁家园为例,非机动车库不仅可以为电瓶车集中充电,为杜绝安全隐患,车库的防火防盗系统包含电弧灭火、摄像头、烟感器和消防水压监控等多种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与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对接,实时监控车库情况;而投入使用的新式充电桩不仅能在充电完成后自动断电并微信通知车主,还可以识别出有安全隐患的老旧电池并拒绝充电。目前,整个“智慧车库”的收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后期区消防委还将与属地街道与运营单位跟踪居民使用情况,制定运营使用细则,完善后期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动自行车的火灾隐患,徐汇区已要求全区13个街镇,选择电瓶车停放较为困难的170个小区,设置集中充电场所,要求充电场所面积在200-300平方米,统一配备集中充电和简易喷淋等设施。徐汇区消防安全委员会也将继续探索社区管理方便、科学,精细化的举措,为居民社区建设安全充电场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