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会场内外近乎咬文嚼字的辩论,折射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持续焦虑。而两天后的6月28日,北京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则再次佐证了这种焦">
????周日特别策划
????6月26日,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会场内外近乎咬文嚼字的辩论,折射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持续焦虑。而两天后的6月28日,北京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则再次佐证了这种焦虑的必要性。
????在“水污染”“PM2.5”等成为焦点热词之时,人们很容易轻视一个“隐形”的威胁——臭氧。
????“与PM2.5相比,解决大气中臭氧污染问题的难度可能会更大。”在近日中国科协主办的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等专家,对臭氧污染问题表现出极大担忧。
????只控制氮氧化物,臭氧污染很可能不降反升
????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今年5月我国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占39.9%,首要污染物就是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
????低空的臭氧来自哪里?唐孝炎解释说,在温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强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不仅有害,其大气质量浓度还反映了大气的氧化能力,也就是生成二次污染物的能力。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气中的臭氧污染和大气氧化性,就必须同步减少氮氧化物、VOCs的排放,做到污染物协同控制。”
????据规划,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其中氨氮、氮氧化物为新增约束性指标,要求分别减排1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认为,光减排氮氧化物,而不减排VOCs,大气臭氧污染很可能不降反升。“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2007年8月,为测试北京奥运期间预定减排措施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北京市举行了一次全民大演练,即机动车分单双日出行。测试结果显示,限行期间,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明显降低,臭氧浓度反而升高。”
????贺克斌提醒说,在我国,由于污染物未能协同控制,导致减排成果被“抵消”,甚至越减越严重的情况不乏例子。“就拿二氧化硫减排来说,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酸雨,我国‘十一五’期间提出削减10%二氧化硫的约束性指标,该目标也超额完成了。但在同时,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长了35%左右。于是,降水中硫酸根下降了,硝酸根却上升了,二氧化硫减排效果被氮氧化物的增长所抵消。”
????虽然据环保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比上年减少了2.77%;但实际上,此前一直到2011年,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都在持续增长,2011年就比2010年上升了5.74%。
????“‘十一五’期间,只控制二氧化硫,未控制氮氧化物排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气复合污染问题。”贺克斌认为,“十二五”期间,即使氮氧化物减排10%的目标实现了,仍不足以抵消“十一五”期间35%的增量。
????“VOCs未能列入‘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也没有要求重点行业进行排放控制。如果‘十二五’期间其排放大幅增加,不但会加剧大气污染状况,还会大大增加‘十三五’污染减排的难度。”唐孝炎非常担心VOCs污染控制,很可能会重蹈氮氧化物的覆辙。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