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科普知识 > 正文
绿色沙漠:警惕经济林背后的危机
更新时间:2013-07-31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

板栗树下的水土侵蚀沟

板栗树下的沙漠

编者按 这是一位学林业的女大学生给本报发来的“伊妹儿”。

作者连续三年对京郊农民争相种板栗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行文虽略带学生腔儿,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农民增收的“喜”,和对生态遭到破坏的“忧”。她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想急切地告诉人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警惕经济林背后的“绿色沙漠”。

本报今天原汁原味儿地刊登她的来信,希望引起读者朋友和相关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远看是绿油油的森林,走近却发现地面如同沙漠,树下没有绿草,路旁的植物已经枯萎,同时还伴有刺鼻的化学药品的气味。这就是北京市周边许多山区森林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由于板栗价格升高,卖得俏,村民陆陆续续把自家的几亩林地种上了板栗树。为了增产增收,农民使用“百草枯”除草剂把地面的杂草全部清除,甚至连灌木也一同被“消灭”。一方面,避免杂草和灌木与板栗树争夺养分,另一方面,在采收时,没有杂草覆盖的地面,落下来的板栗“无处藏身”,可以提高采收效率。

农民腰包鼓了,生态受破坏了

据北京市昌平区某板栗种植示范村的农民介绍,近十年来,板栗的价格比以前涨了很多,收的人多,平均一斤在10元左右,有时价格高可达16元一斤,最少也有六七元一斤。一亩地能种50—80棵板栗树,每棵能收十多斤栗子,家里有三五亩林子,每年赚几万块钱不成问题。村里不少人家盖上了新房,买了汽车,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板栗树功不可没。但是,板栗经济林经营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环境危机。

板栗种植成本较低。它不同于普通大田农作物,不需要浇水、施肥;同时,板栗是乔木,较一般农作物有很强的抗逆性,不需要怎么看护就能长得好。一年的工作量一般就集中于秋季板栗成熟期,需要人工采集成熟的果实。因此,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经济树种备受农民青睐。农民也愿意在板栗管护中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获得更大的收入。

如果只是采集成熟的栗子,多种些板栗树倒也无妨,可怕的是一旦人的经济欲望被激发,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更大的利益。种板栗树的农民就是这样干的。

笔者连续三年(2011—2013)对北京市周边的林区进行考察,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山坡上原有的大量油松,胸径在30—50厘米之间,树龄80年以上,都遭到人为破坏,如树干被剥皮,树干被挖开,树枝被截断,有的树干甚至被铁丝紧紧捆住。过不了多久,这些油松就死了,再过不了多久,农民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把油松砍下山烧火,然后在原来的地方种上板栗。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农民的破坏行为,但很明显,油松身上这些不正常的“伤痕”绝非自然形成,一定是人为破坏的。

有理由推测,这些被害死的油松,是因为它们不仅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甚至妨碍了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虽然破坏树木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农民也不缺乏法律意识,知道树木不能砍伐,所以采用“暗杀”的行为,神不知鬼不觉地让树木死亡,谁也取不到证据,油松又不会说话,不会上访,更不可能请律师,所以它们的命运注定要这样。

板栗树的经济价值vs油松林的生态效益

那么,板栗树和油松不都是树吗?种哪个不都一样吗?这涉及到林学与生态学问题,其中有两个关键:

其一,山坡上的油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植的板栗树是人为选择的结果,二者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第二,板栗纯林的生态效益,不如原始状态下油松等乔木、灌木和杂草共生的混交林的生态效益。

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油松的生理特征决定了油松是这里最适应生长的树种。北京周边的林区多位于土石山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山地岩石裸露,土层浅薄,但是油松生长缓慢,根系发达,在土层浅薄之处深深扎下了根。

就像古诗描述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油松发达的根系,不仅使自己的生长得到稳固,还使水土得到保持,山林中的生物也渐渐繁茂,形成了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

而栗树虽然也是树,具有树木的基本功能,但是农民“辛勤劳作”喷施除草剂,使板栗林下寸草不生,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破坏。大雨过后,板栗树下出现深深的水流侵蚀沟,加速了水土流失。另外,纯林形成的是一种单层结构,在功能上有所不足。比如,林地营养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养分消耗过于单一,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生物产量不高,生态效益较差,容易发生病虫害,气温较高时,还容易发生火灾,而混交林则不然。混交林中的阳性树种和阴性树种形成的复层结构,能充分利用光能,对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利用也是有效的。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复杂的枯落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而混交林林冠浓密、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的能力大,对害风风速的减缓作用也较强,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形成良性的生物圈,有效控制了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混交林在干热季节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可燃物不易着火,火灾爆发率大大降低。

令人后怕的除草剂

然而,很少有农民会考虑树木的生态效益,他们喷施除草剂的危害还远远没有停止。2012年,据美国国家健康局的研究显示,百草枯使用会导致农民患有帕金森症的比率上升。百草枯毒性很强,已经在20多个国家被禁止使用。它不仅可以杀死杂草,也可以杀死哺乳类动物甚至人类。当地村民介绍,两年前,村里的一个孩子口渴了,拿起窗台上的一瓶矿泉水喝,喝完后觉得肚子痛,到医院看,抢救无效死亡。原来矿泉水瓶里装的是父母配的百草枯药剂,准备上山除草用的。然而绝大多数农民喷药的时候都会直接接触到皮肤,他们不戴口罩和手套,因为他们不了解百草枯的“威力”。

目前,对百草枯是否会在土壤中残留以及是否会污染水源的研究还很少。但是,前车之鉴——20世纪最伟大的同时也是最糟糕的发明DDT表明,它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会在人体中残留,甚至在南极洲的企鹅身上都发现了DDT的残留,足见其危害之大。有理由预测,百草枯对环境、人体也可能造成同样的危害。

未来的家园

不知下面的预言是否过于悲观:十年后,北京周边的农村变成可怕的“死亡村”,大量的人口,包括老人、壮年、小孩患有“帕金森症”,北京周边的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没有人敢触摸,土壤受到污染,森林爆发病虫害和火灾,山上变成了“沙漠”,水土流失严重,一场大雨过后,爆发的泥石流淹没了许多村庄……

那时的人们,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收入的来源,也失去了唯一的家园。

愿悲剧不要发生,在危机来临之前提高环境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对农民牺牲经济利益保护环境的行为给予经济补贴,让农村健康地发展。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