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鹏
1
“下雨了?”刚下飞机的李老师,望着一地湿漉,问我。
“是的,李老师,半小时前下的雨呢。”我说。
爱砚的李老师,来自上海。
接到李老师的第二天下午,他提出,要我和他一起过去小研山,说是看我一个学生。
“小研山?学生?”我看着他,一时摸不着头脑。
李老师说:“小古,古古龙,是跟你学过刻砚吧?”
“古古龙?你也知道他呀。是以前去过小研山?”我问李老师。
“小研山?没有没有。”
“那你?”
“哈哈,俞兄,微信时代,微一下啦。”
2
古古龙,本名谷万隆,小研山花石村人。
远在没人注意网上卖砚那时,古古龙一个人便干起了砚台网店。有说,古古龙的网店,挣钱挣到英国、美国去了,什么塞内加尔、土库曼斯坦等,都有人买过他的砚。
古古龙的名气,有新加坡客商说,真是够大的。那年,他飞到攀枝花,下飞机,坐上的士,有意不说去小研山,而说要找古古龙。不曾想,出租车司机二话没说,开着车,径直把他拉到小研山去了。
3
小研山,距市区60公里。
古古龙网店,开在小研山一座显眼的带翘角飞檐的黑瓦小院里。院里边,沙发上,展台上,墙角,甚至喝茶的茶台上,堆放的都是砚,不仅有苴却砚,还有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红丝砚、吉林松花砚等等。
“这几方砚,是你刻的?”看着木架上的几方砚,我问。
“俞老师,龙砚是我雕的,这几方梅花砚,是她做的。”小谷指了指待在一旁的妻子。
“网上卖砚,还好吧?”我问。
“还行的,俞老师。”
“我不知道,你们一直做砚。”
“俞老师,我们多次想过去找你的,可是,那次在砚厂,我们匆匆走了。”小谷妻子说。她说的那次,应是20年前了。那年,下了决心的小谷,带上妻子,过来我们厂学砚。那时,小谷结婚才半年。可是,学习不到三个月,他俩便忽然走了。
小谷妻子说:“俞老师,你知道的,那时我们村,连个电话都没法打给你。”
那年过来市里学砚,小谷妻子告诉我,她常常呕吐。后来知道,自己怀上孩子了。那天,之所以不辞而别,是她母亲赶了过来,连夜把她拉回了花石村。
4
小谷家的黑瓦小院后面,开有一小门,向里,是一果园。
果园里栽有很多果树,有原产美国的凯帝芒、宝岛台湾引进的释迦,有攀枝花蜚声海外的大田石榴……
那天,李老师在那,一气买了30多方砚。
那天,小谷告诉我们,他想在苴却石上尝试刻些人物。他说,他还想把当地古老的民居、服饰图案等等,移植在苴却石上看看。
春日的风,轻轻拂来,带着果花的清香,一阵,又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