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冕冠军德国队的世界杯之旅,在喀山戛然而止!6月27日,“德意志战车”以0∶2的比分输给韩国队,不仅无缘十六强,而且积分在F组垫底。这一天,被称为“德国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比赛前,一个与卫冕冠军有关的“魔咒”曾被媒体热议——此前两届世界杯卫冕冠军均无法在下一届世界杯小组出线。但考虑到德国队与韩国队之间悬殊的实力差距,几乎所有人都一边倒地认为德国队将打破这一“魔咒”。比赛的进程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直到得知同组瑞典队进球的消息,整个德国队才如梦方醒。主教练勒夫接连换上戈麦斯、穆勒和布兰特等3名进攻队员,但韩国队的顽强防守却让德国人难觅良机。比赛的最后时刻,德国队大军压上,不仅没有改变颗粒无收的状况,还被韩国队抓住机会打进两球。
小组赛战罢,卫冕冠军即打道回府,这一结果看似偶然,实则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必然因素。正如不少人在赛后指出的,比赛中进攻手段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变、上届世界杯夺冠班底的每个人都在重复自己的套路等,这些问题复杂交织,导致德国队本届世界杯早早出局。结合此前几次卫冕冠军败走小组赛的经历,不难发现,所谓“魔咒”之所以一再出现,往往在于这些卫冕冠军“心魔”难除。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主教练都不愿对夺冠阵容做大调整,也不愿轻易推倒夺冠的战术体系,想要靠老班底、老路子守住冠军。然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卫冕冠军一再“阴沟里翻船”的惨痛经历,并没有使德国队真正受到触动。“活在昨天”的德国队,终于在俄罗斯世界杯吞下了固步自封、锐气尽失的苦果。
“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放眼世界足坛,重视创新、拥抱变化的球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称雄。曾经奉行高举高打战术的英格兰队,在前几届世界杯赛场上始终无法实现成绩上的突破。从2014年世界杯后,英格兰队改变了以往粗放的打法,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世界足坛流行的传控踢法,加强空切跑位,强调快速传导,最终在本届比赛中踢出了极具观赏性的攻势足球。
实际上,德国队也曾是创新的受益者。德国球员,曾被视为身体强壮却脚法欠佳的“典型代表”,但在主教练勒夫上任后,德国队勇于尝试潮流,以精细、稳定为特点的德国技术流球队以惊艳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脱胎换骨的德国队,在各项大赛中所向披靡,并在2014年捧得大力神杯。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足球舞台上,想要松口气、歇歇脚,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很容易被其他队伍大步超越。“龟兔赛跑”的故事只存在于童话之中,现实中的每支球队都宁愿做精进不休的“乌龟”,也不愿做以逸待劳的“兔子”。
“德国足球不止是失利了一场比赛,我们失去了过去数年所构建的一切。”勒夫在赛后痛心地说。但是,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场惨痛的失败,也许正是德国队再出发的契机。想要实现新的突破,就要走出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区”,勇于驶入暗礁密布的“深水区”迎接新挑战。曾有研究者发现,在同样练习时间里,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前者是在“舒适区”训练,意在巩固已有技能;后者是在“突破区”训练,意在“更上一层楼”。留在“舒适区”很省力,但充其量只能“保持原有水平”;挑战“突破区”很艰难,但选择挑战自我也就选择了超越与卓越。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翟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