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穷根” ——啊喇村脱贫攻坚换新颜
更新时间:2018-06-09  来源:攀枝花日报

    □记者 彭莉

  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桃子、甜杏、板栗、李子在阳光中汲取养分,累累硕果扮靓了田间地头;31.4公里的水泥路,连接村部到5个村民小组,装载着特色农产品的小货车欢快地奔驰着……“这哪像印象中的贫困村,简直是我们心中的小康村。”如今,到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啊喇村观光的游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村民观念落后……曾是这个省级重点帮扶贫困村脱困攻坚路上的“拦路虎”。2015年,搭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东风”,啊喇村下定决心拔除“穷根”,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随着战役的打响,该村旧貌换新颜。2015年以来,啊喇村143户贫困户先后脱贫,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党建阵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2014年,啊喇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大村、大噶2个村民小组严重缺水,党员老龄化严重,连召开组织生活会都存在困难,诸多矛盾交织。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必须建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后,村支两委明确了目标与分工。村党支部把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真正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村委会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原来村委会办公地点处在滑坡体上,条件简陋。村委会搬迁后,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村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添置了办公设备设施,提升了为村民办事服务的效率。目前,啊喇村有1个文化室、7个集中活动场所,阵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摘帽

  传统的种植模式,缺乏规模化特色化产业,是制约啊喇村脱贫的重要因素。为此,啊喇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统筹制定了《啊喇村“十三五”精准扶贫规划》,进一步扩大核桃、桃子、杏子等产业,积极培植青脆李、林下养殖等产业,继续做好烤烟、蔬菜、香米等特色产业。

  进入夏季,大嘎梁子片区漫山的晚熟桃子、甜杏、板栗以及清脆李子陆续挂果,田边组的核桃和樱桃、麻地组的烤烟和大葱已经成为村民脱贫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养羊100只以上、鸡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14户,全村“一组一品”初步显现,新组建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啊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脱贫标准,14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截至2017年底,村本级集体经济达12.6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

  2015年8月,啊喇村启动全市首个“彝家新寨”项目。项目涵盖农户267户,共实施36个子项,总投资1548万元。同时,田边组国家风电、大噶梁子烟基工程提灌站等项目相继实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村部到5个村民小组全部修通水泥路;建成水窖256口,完成2座水库、4个山坪塘、21.04千米沟渠建设;4个村民小组实现光纤全覆盖。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啊喇村举办了吆山节、自驾游、乡村游等活动,村里的稻花鱼等特色美食更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啊喇村正逐步成为攀枝花著名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救急不救懒。”在啊喇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市、区、乡各级部门改变以往过年过节送米送油的传统帮扶模式,建立起“1+2+N对1”的帮扶责任制,上门解决“等靠要”思想、督促整改“慵懒散”陋习,对症下药“授人以渔”。啊喇村第一书记张泽周与贫困户李福仁同吃同住,帮助其改掉懒散习气,大力发展产业。如今,李福仁家年收入超万元,成为全村脱贫的励志典型。

  自2016年初啊喇村启动省级“四好村”创建活动以来,村支两委先后举办了“新彝家·新风尚”“最美家庭”选树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孝老爱亲、环境卫生、感谢党恩等宣传教育,选树了一批自强不息、勤劳脱贫、产业致富的典型。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