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上)
□本报记者任鸿
用“早点星球”微信小程序绑定公交卡后,乘坐公交或地铁将获得相应积分,可兑换热销商品、代金券、现金红包、礼品等,分值高者,甚至可领取国际往返机票——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省推出全国首个“环保积分”网络平台。
“这样的网络平台不仅是对环保理念的宣传,也为市民主动参与环保提供了动力和途径,让更多市民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活动主办方介绍说。
这是我省借助互联网弘扬美德、凝聚共识的一个生动实践。
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与共识,需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四川坚定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引领,在扎实推进网信事业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画出共筑中国梦的更大同心圆。
创新宣传 让好声音和正能量入脑入心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需加强网上正面宣传,让好声音和正能量传得更远。但宣传不能只靠一种腔调、一种风格打天下,应紧跟群众需求,创新形式、方法、手段等。”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力引导网上舆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中,四川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网络新媒体矩阵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四川组织省内网站和客户端开设大量专题专栏,推出丰富多样的全媒体报道。其中,川报全媒体集群、四川广播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微视频《总书记说了这一句大家都在喊“安逸”!》《总书记说四川话 你听过吗?》,入选十九大期间全国最受欢迎的100个新媒体“爆款”产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川报观察、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等网络媒体纷纷端出料好量足、创意十足的融媒体新闻大餐,涵盖文字、图片、视频、动图、AR、直播、H5、游戏、脱口秀等多元形态,创造了亿级点击量,让权威主流“好声音”成为互联网上的“最强音”,入脑入心。
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领时代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省发挥传统美德、正能量在凝聚共识方面的积极作用,用一个个直击人心的动人故事,激发起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去年“8·8”九寨沟地震后,川报观察深入挖掘宣传导游和司机群体先进事迹,生动展现四川人民的勇敢善良形象,《九黄线上的“老司机”,这次真的要给你们13亿个赞!》《阿布的旅行团,生死之间记住“我爱你”》等融媒体产品广为传播,感染人心。深挖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网络中国节·感知四川”“新春走基层·回家过年”“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四川好人”和最美人物,用凡人善举、暖心新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我省全面推进网络综合治理,推进依法管网、依规治网、综合治理,提升网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畅通渠道 让群众与党委政府心心相印
“市长信箱值得信任,非常给力。”日前,成都市民张先生在办理公积金贷款时遭遇一些现实难题,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网上市长信箱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房管局的回复。此后,在公积金中心和贷款银行的共同协助下,张先生面临的难题得到解决。在成都,通过网络理政平台,向政府反映民生难题,不仅可“一键直达”,而且“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这样的“问需”载体,正是成都政务服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主动拥抱互联网,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百姓与党委政府的心贴得更近。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为察民情、解民忧,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除社情民意外,可“一键直达”的还有我省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据悉,目前,我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统筹,十类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覆盖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网,平台覆盖全省8500多个行权部门,11万多个行政岗位,有9532项行政权力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及办事指南、流程等在平台依法公开运行,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不少政务服务。
网信事业成果,全民共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走进千家万户。据相关统计,我省98.6%的中职学校、88%的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8760个边远农村山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人心齐,泰山移”。我省网信事业的发展将推动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扩大,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增添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