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的效果
更新时间:2018-07-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通常所称的“禁塑令”包含几个相关文件,首先是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及随后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两个管理办法和质检总局颁布的两个国家标准。这些文件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商场不能免费提供塑料袋,目的在于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二是生产企业不能生产超薄塑料袋。

  零废弃联盟日前发布《限塑令十周年——商家执行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显示,目前不少市场和超市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袋,许多替代塑料袋的仍然是塑料制品,大部分塑料袋没有达到生产标准,而且由于网购、外卖等新服务兴起,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幅度增加。该报告认为,经过十年的实施,禁塑令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任何一项政策都很难得到百分之百严格实施,对禁塑令不应提出过于理想化的要求,而需要客观分析其实施效果。禁塑令的颁布,主要是因为塑料袋长期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污染。由于超薄塑料袋使用后被随意丢弃,当年随处可见的景象是,树枝上、电线杆上或者建筑物上都悬挂着许多超薄塑料袋,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且人工去捡拾高空中的废旧塑料袋也很困难。制定塑料袋的生产标准,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主要目的是避免塑料袋的视觉污染。从这个目的来说,禁塑令的成效甚大。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树枝上、电线杆上悬挂超薄塑料袋了,尽管塑料袋生产没有达到法定标准,但是随风飘浮的超薄塑料袋几乎没有了。

  塑料袋有偿使用的规定,也并非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调查表明,大部分连锁超市执行了塑料袋有偿使用的规定。那些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如退休的老年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在购物中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即使那些还在使用塑料袋的购物群体,也会减少用量,不会像免费塑料袋一样无限制使用。如果说塑料袋的污染存在着空中污染、土地污染和水体污染,禁塑令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空中污染,使我们周边的环境不那么难看了。

  而在减少土地污染和水体污染方面,禁塑令起到的作用实在是乏善可陈,如果苛刻一点说,在有些地方和领域,由于禁塑令实施后塑料袋变得更厚了,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也变得更严重了。总体看,按照实施十年来的趋势,限塑令难以改变目前塑料污染的状况。

  首先,塑料袋充斥着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超市就可以看到,塑料包装几乎无处不在,不仅生鲜需要塑料包装,而且各种加工食品和大部分百货也离不开塑料包装。与这些包装比较起来,购物袋仅仅是塑料包装中使用量最少的一种,即使顾客都不再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的塑料使用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瓶装水所使用的塑料瓶和外包装,就远比一个塑料袋使用的塑料多,一个塑料快餐盒也比一个塑料袋用了更多的塑料。从这一点看,禁塑令承担不起减少塑料使用的任务,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次,实施禁塑令需要有替代的方案。生活方式转变使塑料几乎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消费者可以选择不用塑料购物袋,但是却难以选择不用塑料垃圾袋,去超市购物可以自己带购物袋,却不得不将青菜装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中去称重。塑料的不可替代性是问题的关键,要减少塑料垃圾,就要减少塑料消费,但是多数塑料消费已经成为刚性需求,目前几乎不可替代,而如果是不可替代的,不管如何收费,其使用量也很难减少。对于决策者来说,提供可替代的方案远比收费更重要,比如能否提供可循环使用的垃圾收集设备,以替代大量消耗的塑料垃圾袋?

  再次,减少塑料垃圾要从大处着手。最多的塑料垃圾肯定不是塑料袋,想象一下,淘汰一件家用电器,会产生多少塑料垃圾?扔掉一堆小孩子的玩具,又增加了多少塑料垃圾?特别是大量低质量的塑料用品,很容易损坏并被丢掉,产生巨量的塑料垃圾。决策者要减少塑料垃圾,需要从生产者入手,让生产者减少塑料的使用量,提高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并督促生产者承担回收处理的责任。

  塑料制品之所以替代了其他材料制品,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低,价格低又是因为对环境的污染没有被计入成本,而是由全社会承担了。如果将环境代价计入塑料制品的价格,那么塑料制品就会变得昂贵,就有可能被其他材料替代。减少塑料制品消费不仅要在消费环节发力,也需要在生产环节发力。(王晓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